Category: 分享交流

分享交流

浅谈合唱队员的“服从性”

合唱艺术是和声的艺术。既然把合唱提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那么我们每一个合唱队员就不能视合唱为一般性的娱乐活动,更不能作为充分展现个性特点的园地了。因为一旦将每个人的特点发挥到极致,那么合唱-----这个和声的艺术形象将被彻底摧毁。所以歌唱方法的统一、群体音准、节奏、力度、强弱、色彩的变化便成为了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出发,就涉及到为合唱艺术做好充分准备工作诸多方面的问题了。这些问题将会提醒每个合唱队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为之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分享交流

吴灵芬教授对合唱团员的30个要求

人物名片:吴灵芬教授,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多次出任世界合唱比赛评委。她是我国少有的既站舞台又站讲台,既是观众喜爱的优秀指挥家也是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为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普及以及音乐教育的提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01、合唱团员应该能够自觉的听着其他声部调节自己在合唱队里的音响,这是合唱队员特有的功能。 02、合唱团员应该知道自己在合唱队里担负的任务是在和声的什么层次上,还要有复调及和声学知识,有随时调整自己声部某一个音的“高”唱或“低”唱能力。 03、合唱团员要有很好的 文学知识及对各国及中国各民族语言的快速反应能力。这样可以有效率并准确地掌握大量世界文献。 04、合唱团员要有规范的、科学的发音方法,最好有演唱艺术歌曲的经验,熟悉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声乐艺术,以便塑造动人的声音形象。...
分享交流

合唱中的“十六字箴言”

一、 “高、低”: “高”指的是唱歌时的“共鸣位置要高”。 声音是从声带经气息的震动而发出的。由于声带很薄,长短只有几个毫米宽,它本身不可能发出很强的声音,必须经过“共鸣”把声音扩大,再通过口腔“唱”出来。“共鸣”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共鸣腔”,而人体的共鸣腔大都在头部口腔“软口盖”以上,(包括口腔、鼻咽腔和头腔),只有少部分是在口腔以下,如唱低音时用胸腔共鸣。 在我们唱低音的时候,会觉得胸腔和口腔在震动;当音域慢慢上移到达中音区时,就会觉得胸腔不再震动了,而口腔的上部和鼻咽腔在震动;当音域再继续向上移动,慢慢到达高音区,就会发现主要的共鸣区已经移到了头腔共鸣区。这种共鸣区的改变,会使我们的唱歌既省力,声音又明亮,有穿透力,传送得远。
分享交流

哼鸣,这样练习才对…

哼鸣,在歌唱练声中,非常重要。如果你练了几条音阶嗓子就疼了,方法就错了;如果练错了,适得其反。如果练过哼鸣后,嗓子更加舒服了,就练对了! 那么如何做出正确的哼鸣呢?如何让哼鸣真正帮助我们歌唱呢?